中山市政府于去年初向市民承诺办好十件民生实事,将新增财力的60%用于民生。记者从10日闭幕的中山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获悉,包括36项内容的十件民生实事年度目标已全部实现。
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市
去年10月1日起,中山市民持中山通IC卡乘坐市公交车,均享受5折优惠,成为省内公交优惠幅度最大的城市;10月10日,岐江游开通,岐江河水不黑不臭;保障性廉租房平安苑小区已解决527户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;全市已有超过1万名75岁以上老人家里安装了“颐老一键通”、“慈善爱心铃”等老人紧急呼叫装置;孙文公园11座辛亥革命先行者雕像成品亮相……
在中山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,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说,去年以来,中山市集中力量办好包括36件民生实事在内的十项民生工程。2011年,中山市财政重点民生支出136.1亿元,同比增长38.8%。投入11亿元新种树木30万株,成功创建全国地级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市,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。
去年,中山市率先在全省建立起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,基本养老保险、住院和门诊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;所有村(社区)建有卫生站,逐步实现“小病在社区、大病到医院、康复回社区”;基本建立起全民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;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.1%以下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.7万元,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.7万元,年均增长7%和12%,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省最小;全市绿道网和慢行系统初步建成,公交出行分担率达20%;内河涌和岐江河治理取得新突破,岐江河水质明显改善,岐江游在广大市民的期盼中终成现实。
幸福要让市民感受得到
“岐江夜游是手段,是副产品;治水才是基础,是根本目的。”薛晓峰说,中山打造岐江夜游项目,真正目的在于以此倒逼岐江河一河两岸整治。岐江治水的终极目标是,经过3至5年的努力,把核心段水质净化为三类水,让“浊水”变清,让鱼虾重现,让市民重游岐江河。沿途火树银花、长桥飞瀑、长桥飞翼、千灯水岸等,让不少本地人惊呼母亲河“大变样”。
“未来五年,中山仍将大力实施民生改善战略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,集中力量每年办好一批群众最为期盼的民生实事。”薛晓峰说,要真正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全体市民看得见、摸得着、感受得到的现实幸福与可预见的光明前景。
在中山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,中山市政府再次向市民承诺,在巩固提升去年阶段性成果基础上,今年将继续办好包括加强综合治水、推进绿色出行、维护食品安全、落实安居保障、建设平安校园、丰富基层文化、推行全民健身、实施稳价惠民、做好养老助残、完善治安防控在内的十件民生实事。
羊城晚报记者 李佩佩(发自中山)